2009年全國通信理論和信號處理學術年會征文通知
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專業委員會定于2009 年11 月19 日至20 日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行“2009 年全國通信理論和信號處理學術年會”。本屆年會由華僑大學承辦。華僑大學隸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是國家重點建設大學。學校設有泉州、廈門兩校區,本次會議將在泉州校區舉辦。泉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旅游景點有建于唐代開元年間的開元寺,中國最高的仿木結構樓閣式石塔——東西塔,清源山麓宋代的道教石雕老君像——老君巖,位于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上風景綺麗的石頭城——崇武古城,伊斯蘭教圣跡靈山圣墓和國內惟一用花崗石和輝綠石建造的阿拉伯中亞風格清真寺,碩果僅存的晉江草庵摩尼光佛等。泉州也是國家微波通信產業基地,擁有眾多的通信企業。
為加強學術交流,會議將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進行最新學術前沿報告, 同時將在全國范圍內(含港澳臺地區)征集以下方面的論文,經審稿錄用的論文,將收錄到由電子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論文集中,并評選出優秀論文,推薦到核心期刊。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和參加會議。征文內容如下但不限如下:
(1)通信理論與系統方面(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ystems)
信息論(Information theory)
信道編碼與調制(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信道估計與均衡(Channel estimation and Equalization)
干擾抵消與多用戶檢測(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and Multiuser Detection)
頻譜估計與建模(Spectrum Estimation & Modeling)
OFDM 技術/MIMO 技術/UWB 技術
通信安全(Communication security)
網絡信息論與網絡編碼(Network information theory and Network coding)
光通信(Optical networking and Systems)
3G、B3G 與4G 相關技術
下一代網絡與Internet(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and Internet)
Ad hoc 與無線傳感器網絡(ad hoc and sensor networks )及相關技術研究
無線Mesh 網絡(Wireless Mesh Networks )及相關技術研究
協作分集、協作接入及協作組網技術(Cooperative Diversity/Access/Networking)
數字家庭網絡(Digital hone networks)
環境網絡(Ambient/Ubiquitous Network )及相關研究
(2)信號處理與應用方面(Signal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陣列信號處理及智能天線(Array signal processing and Smart antenna)
自適應與盲信號處理(Adaptive signal processing and Blind signal processing)
空時處理(Space-time processing)
軟件無線電(Software radio)
認知無線電及環境感知(Cognitive Radio and context aware )
計算智能與信號處理(Intelligent computing application to signal processing)
語音與圖象/視頻信號處理(Audio/speech processing and Video/Image processing)
雷達信號處理(Radar signal processing)
光信號處理(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網絡信號處理(Signal processing for networking)
量子信號處理(Quantum signal processing)
DSP 及應用(DSP architectures and Applications)
VLSI 及應用(VLSI and Applications)
目標跟蹤與信號融合
(3)截止日期與論文要求
征文截止時間為2009 年8 月10 日,錄用通知于9 月3 日前發出。來稿必須是未曾在國內外公開發表過的文章。來稿不得涉及國家機密。來稿要有相應的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和作者單位名稱以及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來稿時請給出聯系人的通信地址、郵編以及E-mail 地址。每篇文章一般介紹1~3 位作者,包括作者的性別、出生年代、職稱和目前的研究方向,附在文章后面。論文格式見附錄中的稿件格式要求。征
文首頁注明"2009 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年會征文" 字樣。請作者在規定的日期內將論文打印稿1 份寄至“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東華老師收”(郵編:362021 ), 并同時用電子郵件將電子版發至ctsp09@hqu.edu.cn 或者ctsp09@163.com。來稿無論論用與否一律不退,作者自留稿底。
(4) 會議聯系人
1)華僑大學 陳東華 email:ctsp09@hqu.edu.cn Tel: 13295907315
2)華僑大學 陳燕 email:ctsp09@163.com Tel: 13003920200
3)南京郵電大學 崔景伍 email:cuijw@njupt.edu.cn Tel: 025-52997229
會議網址:http://CTSP2009.hqu.edu.cn
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專業委員會
華僑大學
2009.3.30
附件:中國通信學會學術論文稿件格式
行文次序:中文(標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作者單位所在省、市和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英文(標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作者單位所在城市名和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標題(中文):標題應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中文標題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避免使用非正規的縮略語、字符、代號以及結構式和公式
作者署名:文章的作者署名在標題之后。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為大寫,復姓應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寫,雙名中間加連字符,姓氏與名均不縮寫。例如:WANGXi-lian(王錫聯),ZHUGEHua(諸葛華)。外國作者的姓名寫法遵從國際慣例。
作者單位:包括單位全稱、所有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名之間應以逗號“,”分隔,整個數據項用圓括號“()” 括起。作者工作單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作者工作單位的英文還應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之后加列國名,其間以逗號“,” 分隔。多位作者屬于不同單位的,在作者名后加上角編號,在單位一項中順序列出具體單位名稱、地址、郵編等。例如:(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數學力學系,安徽 合肥 23 01;2.北京郵電大學,北京1 876); (InstituteofNuclearEnergy Technology,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 84,China)
摘要(中文):摘要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其要素一般包括:①目的——研究、研制、調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務,所涉及的主要范圍;②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論、條件、對象、材料、工藝、結構、手段、裝備、程序等;③結果——實驗的、研究的結果,數據,被確定的關系,觀察結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④結論——結果的分析、研究、比較、評價、應用,提出的問題,今后的課題,假設,啟發,建議,預測等;⑤其他——不屬于研究、研制、調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見識和情報價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編寫摘要時不得簡單地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要排除在本學科領域中已成常識的內容,要用第三人稱的寫法。應采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編寫英文摘要時,目的、方
法、結果用過去時態,結論用一般現在時態。 關鍵詞(中文):關鍵詞列于摘要之后,要求至少四個。 關鍵詞的選擇順序: 1、第一關鍵詞,列出該文主要工作或內容所屬的二級學科名稱。學科體系采用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學科分類與代碼》(國
標GB/T13745-92)。 2、第二關鍵詞,列出該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稱或文內若干個成果的總類別名稱。 3、第三關鍵詞,列出該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結論時采用的科學研究方法的具體名稱。對于綜述和評述性學術論文,該位置分
別寫“綜述”或“評論”等。對于科學研究方法的研究論文,此處不寫被研究的方法名稱,而寫所應用的方法名稱。前者出
現于第二個關鍵詞的位置。 4、第四關鍵詞,列出前第三關鍵詞沒有出現的、但被該文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事或物質的名稱,或者在題目中出現的作者認為的重要的名詞。
如果需要,第五、六關鍵詞可以列出作者認為有利于檢索和文獻利用的其他關鍵詞。
基金項目:放文章首頁下方,指文章的資助背景。在后面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其間以分號隔開。例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9637050);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85-20-74)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放基金項目下方。按以下順序給出全部作者的簡介: 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
籍貫(省、市/縣),學位,單位,職稱,職務,簡歷及主要研究方向。
正文:5號宋體字,單位用國際標準代號。 外文正斜體:所有外文(包括上下角標)凡變量用斜體,矩陣和矢量用黑斜體,單位和常量用正體。正文字中的外文盡量不用公式編輯器生成,以節省篇幅。 公式:所有的公式請用Word公式編輯器(3.0版)生成。請定義公式尺寸,標準用10.5磅;上標/下標7磅;次上標/下標5
磅;符號18磅;次符號12磅;其他的用默認值即可。公式編輯完后的大小應為1 % ,請不要縮放。公式后編號的括號請用半角(即用英文輸入狀態輸入的括號),不要用全角括號(如:(1)、(2);不要用(1)、(2)) 圖:放在正文中相應引出文字之后,同時集中另存一個圖文件,以便打印。圖中文字盡量用中文。圖稿繪制要求如下: 1、圖稿繪制請用 “Word圖片工具”; 2、論文中的全部圖可以保存在一個文件中發來,但各個不同的圖要求是獨立的圖片文檔,標明圖號;3、字體與字號:圖中中文用宋體,除中文外的字符全部用TimeNewRoman體,6號字;4、色彩:請勿用彩色圖,灰度請按25%、50%、75%等比例增減;5、線條:框線用0.75磅,連線用0.5磅;箭頭請用箭頭線中最小號;6、文字:圖中文字請用文字框錄入,詞與詞之間保持獨立,圖中文字請勿在文章正文中錄入;7、掃描圖片:最低要求為6 線TIF圖,或者提供圖片原稿;8、一個圖包含多個分圖的,用(a)、(b)、(c)等標示,且需給出總圖名和分圖名;總圖名和分圖名必須放在正文中。
表:采用三線表形式(無豎線、斜線),放在正文中相應引出文字之后。表中文字盡量用中文。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排正文之后。參考文獻在正文中必須全部引出,文后參考文獻表的文獻排列順序必須與正文中文獻的引出順序一致。每篇文獻保留三位作者,其余省略;凡以外文表示的作者名一律大寫,姓氏在前(全稱)、名字在后(字頭縮寫); 期刊須有刊名、年代、卷次、期次、頁碼;書籍須有出版地、出版社名、年代;電子文件須有引用時間;學位論文須有地點、校名;會議錄須有地點、時間。
文獻代碼:
[J](期刊)
[M](書籍)[A][C](會議錄)
[R](報告)
[D](學位論文)[EB/OL](電子文件)
[S](標準)
下載PDF格式征文通知
CTSP2009.pdf 征文通知